为进一步规范家庭服务、养老机构服务、家居装饰装修工程及预付式消费领域市场秩序,切实保障消费者与经营者合法权益,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,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会同省商务厅、省民政厅、省消费者协会等部门制定发布四大类服务合同示范文本。示范文本聚焦群众消费痛点,通过明确权利义务、规范交易流程,从源头减少合同纠纷,为提振消费信心、扩大内需注入“监管动能”。
一、聚焦民生痛点,实现“精准破题”
此次发布的四类合同示范文本,均针对当前消费领域高发、频发的纠纷场景量身定制。
《家庭服务合同(中介制)示范文本》明确服务内容、服务标准、安全责任及突发情况处置机制,特别对家庭服务人员健康证明、服务过程中财产损坏赔偿等争议点作出细化约定,避免“服务缩水”“责任推诿”。
《养老机构服务合同(试行)示范文本》聚焦老年人照护需求,清晰划分护理等级、费用构成、医疗服务衔接及紧急情况下的沟通授权流程,同时增设“老人权益保障条款”,防范强制消费、擅自变更服务等问题,让养老服务更安心。
《家居装饰装修服务合同(试行)示范文本》针对“增项加价”“工期延误”“环保不达标”等行业顽疾,明确装修材料品牌规格、工程验收标准、违约责任及售后保修期限,还设置“工程款支付节点与质量挂钩”条款,倒逼施工方规范作业。
《预付式消费服务合同(试行)示范文本》延续并优化“冷静期”“退费规则”等创新条款,明确经营者停业、转让时的余额处理方式,同时要求经营者公示经营资质与风险提示,从源头降低“办卡易、退卡难”“门店跑路”风险。
二、突出公平导向,为市场主体“立标尺”
四类合同示范文本均坚持“公平、透明、可执行”原则,既保障消费者知情权、选择权与索赔权,也维护经营者合法经营权益。文本中所有空白条款、选择条款均采用字体加黑加粗,引导双方根据实际情况明确约定,避免“格式条款”“霸王条款”。对涉及费用、期限、服务标准等关键内容,采用“填空式”“勾选式”设计,降低合同签订门槛,尤其方便老年人、低学历消费者理解。针对突发事件、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,预设责任分担与合同变更、解除机制,为特殊情况引发的纠纷提供化解依据。
三、多方联动推广,让示范文本“落地见效”
为确保示范文本真正惠及群众,省市场监管局将持续跟踪四类合同示范文本使用情况,根据市场反馈动态优化调整,引导消费者主动索要、使用示范文本,通过开展“三大推广”行动,推动形成企业守规、消费者知权、监管有力的良性消费生态,为黑龙江省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。
线上线下同步宣传,通过省局官网、微信公众号及线下门店、行业协会等渠道,免费提供文本下载和查询服务,扩大群众知晓率。
行业培训精准覆盖,联合家政、养老、装饰装修及预付式消费相关行业协会,开展合同示范文本专题培训,引导经营者主动使用、规范签约。
监管执法跟进保障,将相关行业合同格式条款纳入日常监管,对利用合同“霸王条款”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的经营者,依法依规严肃查处,切实发挥示范文本“规范市场、保护权益”的作用。